記者來到倪志翔的花藝工作室,他正在給學生們上課。“這種形狀的手捧花更能襯托新娘的窈窕身材。”倪志翔一邊講解一邊制作一款新娘手捧花。記者發現,與傳統的西式圓形手捧花不同的是,這是一款水滴下垂式手捧花,黃綠相間,清新自然。
做完手捧花,倪志翔又捧來一堆樹皮、樹枝,以及各種不知名的小花小草,準備制作另一件作品。
他先是將樹皮錯落有致地插上,再修剪花草,穿插在樹皮間。“花草沒有貴賤之分,你們看這些小花小草,都有它們獨特的美。”倪志翔說。
今年43歲的倪志翔自幼愛花。1993年,19歲的倪志翔在南京開了一家花店。他一邊經營花店,一邊通過書籍、視頻等自學插花。1999年,倪志翔參加了南京市插花藝術大賽,并獲得一等獎。他說:“這是我獲得的第一個大獎,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,那時也僅僅是入門。”
但這次獲獎給了倪志翔莫大的鼓勵,使他對插花的喜愛達到了一種癡迷的狀態,不計較吃穿和金錢,就是要玩花。朋友們都笑他是心里只有插花的“倪三瘋”。
采訪時,記者仔細打量了他的雙手,掌心、手指上長滿了老繭。他告訴記者,因為常年拿剪刀、插花枝,手腕嚴重勞損,有時一天下來,連筷子都拿不住。又因為每天拿捏各種花枝,大拇指的指紋都被磨平,指紋機都讀不出他的指紋了。
2006年,在業內小有名氣的倪志翔代表中國參加亞洲杯花藝大賽,獲得單項神秘箱第一名。“那次大賽給我的觸動很大,我發現中國的插花藝術與國外差距很大。”
倪志翔說,當時我們還把插花局限在方寸的瓶罐之間,走出去才發現,別人的插花早已超越了器皿或材料的限制,融會貫通了木工、漆工、電焊工、鐵藝工、泥瓦工等各種手藝。
之后,倪志翔繼續學習。他到南藝學習空間設計;他拜盆景大師為師學習盆景造型;他在工作室做實驗,了解各種花草的屬性……2009年,他參加了世界杯花藝大賽中國區域選拔賽,榮獲冠軍。2010年,他又信心滿滿地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杯花藝大賽,這一次卻是分數墊底,用他的話說:“死得很慘”。
“那次失敗讓我有過一陣的迷茫,感覺找不到方向。”倪志翔告訴記者,那之后,他經常一個人走進深山,深入東南亞的熱帶雨林。插花藝術源于自然,所以他走進自然。
他在山間看清泉石流的韻致,聽鳥鳴空靈的靜美,慢慢找到了創作靈感。后來,多次出訪國外參加花藝活動,倪志翔接觸并了解了歐洲自然風花藝,他發現這種看似散亂隨意的風格,跟他在山間接觸到的花花草草那么相似,這種返璞歸真的自然美,讓他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。
2013年,倪志翔自創了一種全新的插花藝術風格——“東方自然風”,融合了中國的傳統美學和現代自然簡約風格。
在東方自然風花藝中,倪志翔分成了五大體系:森林系、熱帶雨林系、水景系、田園系和立體構成系。比如田園系,最貼近大部分人生活和記憶,搖曳的狗尾草,明快而輕逸的小花,青翠的枝埡,寥寥幾筆,鄉間的野趣便躍然眼前。
當年,倪志翔參加了“愛與芬芳”國際花藝設計大賽,大賽的主題是“大自然的恩惠”。在“活力的花束”比賽環節,倪志翔在兩塊樹皮上鑲嵌野花小草,體現尊重自然之美。在“人體花飾”環節,他在“男模”脖子上掛了一把鎖,腰間系了一束藤條,鎖和藤條均用野花裝飾。
“男模”身上的牛仔褲還被剪了好幾道口子,藤條枝丫從裂口中伸展出來,表達“自然的力量”。他的作品讓國際同行和觀眾震撼了。最終,他以總分第一的好成績獲得總冠軍。“獲不獲獎已經不重要,關鍵是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,越來越清晰。”倪志翔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