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花網(wǎng)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段話:

“現(xiàn)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。看起來很正常,會說笑、會打鬧、會社交,表面平靜,實際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。不會摔門砸東西,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。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,也不說話,也不真的崩潰,也不太想活,也不敢去死。”

這樣的人太多了,有時候你看見一個人笑得很甜,很大聲,但其實她的內心早就崩潰不已。

有時候你看見他正在沉穩(wěn)的開車,但他腦海里想的是“還不如死了算了。”

成年人的世界,不能歇斯底里的哭泣,也不能旁若無人的叫喊,連崩潰都得排隊來。

下面好花網(wǎng)就為各位花友們分享一篇:成年人的崩潰,都說“我沒事”

成年人的崩潰,要考慮后果

電視劇《花非花霧非霧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(jié):葉凡和齊飛是一對情侶,兩個人因為一些瑣事爭吵了起來,一氣之下雙雙將手機扔進了河里。

這部電視劇我是和子辰一起看的,看到這的時候子辰用嫌棄的口氣說:“嘖嘖,一看就是電視劇,演的就是演的,現(xiàn)在的成年人,就算再生氣,再崩潰,也不會亂扔手機。”

我疑惑地問:“ 你們女人崩潰到情緒不能自控的時候,不是手里有什么就扔什么嗎?”子辰笑道:“我和前任分手的時候,兩個人大吵了一架,他說我是沒人要的貨色,我當時就想把手里裝著滾燙熱水的杯子砸過去。

當我剛抬手的時候,我才意識到我手里拿的他媽可是2000多一套的Tiffany杯子啊。我用僅存的一點理智, 按捺住了內心的沖動,心想為這個渣男不值得,便又把手里的杯子放下,轉身去找更適合砸他的東西。

環(huán)顧了一圈,玻璃瓶的神仙水可以,但是太貴了,名創(chuàng)優(yōu)品20塊錢的鏡子也可以,但我覺得那個渣男連20塊錢都不配。

最后我拿起了床上的抱枕不痛不癢的砸了過去,情緒也發(fā)泄了,還沒花我一分錢,多好。“成年人的世界,沒有“容易”二字,連發(fā)泄情緒都是要算性價比的。

成年人的崩潰,連個朋友圈都不敢發(fā)

后臺粉絲夢唯說,如果自己崩潰了想要發(fā)泄,就只會發(fā)到微博上的小號里,好幾條臟話,好幾條負能量,就靜靜的放在微博中,沒人知道你是誰,你怎么了,這樣的感覺很好。

成年人的社交平臺,羅列了各種情緒:生活的事寫在微信里,傷心崩潰的事只寫在無人關注的微博里,因為微信有好友有同事有客戶有家人,而微博只有自己和陌生人。我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,朋友圈設置“三天可見”了,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發(fā)朋友圈了。

因為朋友圈不再是那個可以隨時抒發(fā)心情的地方,就算實在想發(fā),也學會了在發(fā)之前設置分組,認真思考,仔細篩選。

因為你的負能量不想讓每一個人都看見,朋友圈的你永遠都是積極向上的,有多年的老友,也有新進的朋友,你們到處旅游,吃喝玩樂,都是生活中的小確幸。

可是在沒人看到的微博里,卻是滿篇的負能量,不好的天氣,挑剔的領導,事多的客戶,崩潰的自己,都是生活中的小確喪。于是,連崩潰的時候,我們都還要進行平臺選擇。

成年人學會了藏起自己的情緒,藏起自己真正想說的話,那些深夜里的痛苦和崩潰,那些不吐不快的難過心情,被默默關在了心里,任其肆虐,任其吞噬快樂和活力。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負能量,這或許是成熟,但卻心酸。

成年人的崩潰,都說“我沒事”

成年人在生活中最大的謊言,就是“我沒事”,在外漂泊已經窮到吃不起飯,爸媽一個電話過來,你說“我沒事”;

失戀失業(yè)覺得人生無望,朋友匆忙趕來,你勉強擠出一個微笑說:“我沒事”。

日本電影《丈夫得了抑郁癥》中,丈夫就是這樣一個隱形的“崩潰”人口,表面上,他和往常一樣,起床做早餐,出門坐地鐵,正常的上班工作。

當有人發(fā)現(xiàn)他情緒不對、關心詢問時 ,他笑著說:“我沒事”。實際上,他早就不正常了,內心時刻處在崩潰的邊緣。現(xiàn)實中我們何嘗不是這樣,很多時候聽到一句“我沒事”,就真的覺得對方還好,但直到有一天,當你自己親口說出這句話時,才會明白,說出這句話的時候,往往是自己最糟糕的時刻。

微博上看到過一個段子,當你問別人“你沒事吧?”,別人回答“我沒事”,其實是真的有事。而當你問”沒事吧?“別人一臉懵不知所以的回答你”什么?”,那才是真的沒事。

成年人的世界中,很多時候都會潰不成軍,但還要在別人面前裝作很酷很快樂的樣子,因為大家都是成年人,崩潰也要收著點。就如李誕在微博上說的那句話一樣:“開心點吧朋友們,人間不值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