萱草(學名:Hemerocallis fulva)屬多年生宿根草本。具短根狀莖和粗壯的紡錘形肉質根。萱草別名眾多,有“金針”、“黃花菜”、“忘憂草”、“宜男草”、“療愁”、“鹿箭”等名,英文中稱萱草為“虎百合”(Tiger Lily,這也是卷丹的英文名)。
當食用時,多被稱為“金針”(golden needle)。其葉形為扁平狀的長線型,與地下莖有微量的毒,不可直接食用。花形則是于開花期會長出細長綠色的開花枝,花色橙黃、花柄很長、呈為像百合花一樣的筒狀。結出來的果子有翅。全國各地常見栽培,秦嶺以南各省區有野生的。
萱草類花卉雖原主產中國,但長期以來改良不多。1930年代以后,美國一些植物園、園藝愛好者收集中、日等國所產萱草屬植物,進行雜交育種,現品種已達萬種以上,成為重要的觀賞及切花花卉,也是百合科花卉中品種最多的一類。同時,萱草也是中國的母親花。
本種的主要特征是:根近肉質,中下部有紡錘狀膨大;葉一般較寬;花早上開晚上凋謝,無香味,桔紅色至桔黃色,內花被裂片下部一般有∧形采斑。這些特征可以區別于本國產的其他種類。花果期為5-7月。
生長環境:
性強健,耐寒,華北可露地越冬,適應性強,喜濕潤也耐旱,喜陽光又耐半蔭。對土壤選擇性不強,但以富含腐殖質,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為宜。適應在海拔300-2500米生長。
萱草不等于黃花菜。黃花菜是萱草屬植物的一種,但除黃花菜外的萱草屬植物多半不可食用。我們日常種植玩賞的萱草花不是黃花菜,而是大花萱草、卷丹之類;黃花菜一般出現在菜地里,而非花壇中。切勿從花壇中采“萱草”來吃,以免中毒。
黃花菜花朵比較瘦長,花瓣較窄,花色嫩黃。觀賞用萱草的花則接近一些漏斗狀百合,花色一般呈橘黃色,有的甚至接近紅色。新鮮黃花菜含有少量秋水仙堿,應該先制成干品,經過高溫烹煮或炒制,才能食用。橘黃、橘紅色的萱草含大量秋水仙堿, 哪怕在熱水里燙了又燙,也不能食用。如果不小心吃了,會刺激腸胃和呼吸系統,還會口干、腹瀉、頭暈。
因為花形相近,不少文獻都混淆了萱草、黃花菜。請大家牢記,如果文中說萱草能吃,它指的一定是菜地里的黃花菜,而不是花壇里的萱草花。
中國母親花,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征之前,我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,它就是萱草花。
花語:
遺忘的愛,萱草又名忘憂草,代表“忘卻一切不愉快的事”。放下他(她)放下憂愁。隱藏起來的心情。萱草的花語是愛的忘卻。
傳說故事:
相傳,大澤鄉起義前的陳勝,家境十分貧困,因為家中無米下鍋,不得不出去討飯度日,加之營養缺乏,他患了全身浮腫癥,脹痛難忍。
有一天,陳勝討飯到一戶姓黃的母女家,黃婆婆是個軟心腸,她見陳勝的可憐模樣,讓他進屋,給他蒸了三大碗萱草花讓他吃。對當時的陳勝來說,能解決饑寒交迫的萱草花是那樣香甜可口,不亞于山珍海味。只見他狼吞虎吞,不一會三大碗萱草花全進肚子里去了。幾天后,全身浮腫便消退了。陳勝十分感謝黃家母女,并表示今后會報答的。
大澤鄉起義后,陳勝稱王之時,他沒有忘記黃家母女,為感謝黃家母女的恩情,便將她們請進宮里。每天擺酒設宴,那無數佳肴珍膳都引不起陳勝的食欲。突然,陳勝想起了當年萱草花的美味,便請黃婆婆再蒸一碗給他吃。黃婆婆又采了一些萱草花,親自蒸好送給陳勝。陳勝端起飯碗,只嘗一口,竟難以下咽,連說:“怎么回事,味道不如當年了,這可太奇怪了。”
黃婆婆說“實際沒什么可奇怪的,這真是饑餓之時萱草香,吃慣酒肉萱草苦啊!”一席話,羞得陳勝跪倒在地連連下拜。黃婆婆連連說:“使不得,使不得”,忙把陳勝扶起來。
從此,陳勝將黃家母女留在宮中,專門種植萱草,并時常吃它。同時,又給萱草另外取了二個名字,一名為“忘憂草”,一名為“黃花菜”。因為黃婆婆的女兒名叫金針,而且萱草葉的外形像針一樣,所以人們又叫它“金針菜”。
消息一傳開,人們就紛紛用萱草根來治療浮腫病癥,后來被郎中發現,經過反復應用成為一味常用中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