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咪蒙自己離婚聲明的前一天,一條內容為“自媒體行業頭部咪蒙,夫妻感情出現裂縫,目前疑似離婚”的微博,上了熱搜。

第二天,實錘落下,咪蒙夫婦聯合了離婚聲明。

這兩年,咪蒙在自媒體行業橫空出世,幾乎成為新媒體里最亮的那顆星,收獲了大量的名氣和財富。挺她的粉絲,稱她為情感教主,文采飛揚,語言犀利;黑她的粉絲,貶她為尖酸刻薄的偽女權主義者,寫的都是毒雞湯。

她在離婚聲明里所寫“我們相愛了17年,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”,似乎可以用咪蒙曾經的文字來印證。

在咪蒙的筆下,羅同學愛的深,愛的切,愛的深情款款,愛的甜蜜寵溺,但一紙離婚聲明,讓我們看到咪蒙與羅同學17年的美好愛情,最終沒能戰勝漸行漸遠的感情。甚至有人開始懷疑,她筆下的幸福生活,到底是真實生活的描述,還是來自于虛幻的想象。

其實,真實的婚姻,不是別人筆下的溫柔纏綿,不是影視劇中的蕩氣回腸,更多的是雞毛蒜皮,柴米油鹽。

不論是從父母家人,還是身邊朋友的經歷里,我們都可以看到,正常的夫妻關系,會有爭執,有隔閡;也會有溫暖,有感動;最終能長長遠遠,穩定走下去的,是相扶相持,相互成就。

所以,在愛情面前,不論是曾經的海誓山盟,還是現在的漸行漸遠,需要的都是一種共同成長,相互抗衡的能力。

咪蒙在離婚聲明里寫到:“我們溝通越來越少,感情越來越淡,我們做了很多努力,去挽回、去激活,但很遺憾,還是失敗了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雙方的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打擊。”

字里行間,我們能感受到一種哀傷和無奈,更能感受到一種理性和決然。

但她面對離婚這件事的豪氣和底氣,卻不由讓我想起,曾經的熱播劇《我的前半生》里的羅子君。那個有知識,有文化,又貌美如花的羅子君,在丈夫陳俊生發生婚外戀而提出離婚后,是那么的崩潰和無助,試圖采用各種方式,留住婚姻,留住家庭。

再看看陜西榆林的那名孕婦,因在生產時疼痛難忍,多次懇請剖腹產,醫生也一再與其家屬商量。但最終的結果是,那個號稱愛她的丈夫,一定堅持順產,孕婦疼到絕望,只好一跳了之。

結束的是生命,但感到絕望的一定是愛情。

無論是羅子君離婚時的無助,還是那名孕婦跳樓時的絕望,她們缺少的都是一種勇氣,一種敢于離開,還能好好生活的勇氣。

不可否認,每段愛情的開始,都會甘之如蜜;每個婚禮的舉行,都會收到祝福。可是甜蜜的愛情,到底能持續多久,幸福的婚姻又能走多遠,并沒有定論。

因為相愛的兩個人,都會隨著年齡和閱歷,在認知和行為上發生改變,如同我們不會擁有一成不變的人生一樣,我們同樣不會擁有一成不變的婚姻。

張雨綺足夠美,也足夠優秀,但依舊擋不住曾經的前夫王全安的尋花問柳;馬伊莉率性美麗,事業有成,但文章依舊會暗渡陳倉;王菲和李亞鵬,最終以“這一世夫妻緣盡于此”為結束語,結束了10年的愛情,8年的婚姻。

我們不能說,她們沒有愛過,但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到,在愛情沒有的時候,她們可以選擇去面對,這才是愛的能力和本質。

托爾斯泰曾說過: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”所以,每段感情的開始和結束,應該是權衡利弊后,所作出的共同選擇。做為吃瓜群眾的我們,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咪蒙的離婚,劉強東的八卦,而一片哀嚎,說我們不再相信愛情。

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,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愛情模樣都是不一樣的。

所以,我們可以繼續相信美好的愛情,同時也要冷靜看待愛情過后,回歸生活本質的我們那或許會漸行漸遠的感情。

愛的時候,就去好好愛;不愛了,那就拱手道別,坦然面對。

而真正成熟的愛,是懂得改變自己,讓自己成長,變成理想中的那個模樣,當愛、當婚姻不足以承載我們的期望時,我們有權利,有能力去選擇離開。

所以,不管承認也好,不承認也罷,結婚或者離婚都是我們個人的選擇,都是我們的人生狀態,沒有誰對誰錯,誰是誰非。我們可以期待恩愛,也可以期待幸福,但永遠別去期待會一生恩愛,一世幸福。

每一次的結束,都是為了下一段的開始。人生有限,我們只管去好好愛自己,讓自己擁有選擇的權力,抉擇的能力,這才是面對愛情,面對婚姻的正確打開方式。

來源:青春喂了書,作者:端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