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品種繁多的多肉植物界,魯氏石蓮和靜夜一樣,由于普及得早,所以市場上其園藝變種、雜交種到處都是,今天好花網就花些時間來好好認識認識這個神秘的魯氏家族。

魯氏石蓮花是景天科石蓮花屬,生長速度較快,是較普及且易養的多肉植物。

葉形較圓,有葉尖,整體株型較包,顯圓,和玉蝶有點相像,但葉片整體更厚,被霜白色到淡粉色,出狀態有白玉般的質感。

魯氏石蓮花養護不難,隨著時間的生長會慢慢形成老樁,或者群生。

魯氏石蓮花在美國加州的變異,以18世紀的西班牙植物學家Atanasio Echeverria Codoy命名,形態結構相比魯氏石蓮花穩定的蓮花型結構可謂之亂七八糟,其植株叢生其自由產生分支,葉基部為扭曲的匙形,兩側邊緣向外彎曲,導致中間部分拱突,而葉片的先端向生長點內彎曲,葉背中央有一條明顯的溝,呈曲的蓮座狀排列,葉片藍綠色,可達7厘米長2厘米寬,上披有一層厚厚的白粉,邊緣會因日照呈淡粉色。這種扭曲的結構反倒使得特玉蓮大受歡迎。

特玉蓮喜溫暖、干燥和通風的環境,喜光,耐旱,耐寒、耐蔭,不耐烈日暴曬,無明顯休眠期。通常需要全日照或輕微遮蔭,或非常強的室內照明。

魯氏石蓮花的園藝變種,中小型品種,易養護,植株蓮座狀,葉近扇形、較薄,葉正面略凹,葉背略圓弧狀凸起,葉前端鈍形幾乎呈直線、具短尖,葉披粉,微泛藍。

紅粉臺閣種植不難,度夏注意適當遮陰通風控水,其余季節可充分日照或嘗試露養,光照不足,容易變綠,雨季應注意避雨。

親本是廣寒宮*特玉蓮,屬于魯氏石蓮花的后代。中小型品種,植株蓮座狀,葉片卵形,葉正面平整,葉背略圓弧狀凸起,葉緣薄,葉前端急尖,葉前端葉緣、葉尖略扭曲(特玉蓮的特征),葉披粉,粉藍色到粉綠色。

多明戈習性強健,春秋生長季節,可盡量給足充分光照、充分澆水。雨季應避免長期雨淋,防止積水爛葉。夏季可適當遮陰通風控水,需要保持一定量的直射光,保證植株不徒長、攤大餅為佳。

廣寒宮和魯氏石蓮花的雜交品種。中型品種,植株蓮座狀,葉片卵形、較薄,葉正面略凹、葉背略圓弧狀凸起、葉緣略扭曲,葉前端急尖到具短尖,葉披粉,微藍色,葉尖葉緣易微泛粉紅。

養護可參考魯氏石蓮,春秋季節可充分光照、澆水,夏季適當遮陰通風控水,配土可添加較大比例顆粒土增加透氣性和排水性,冬季溫度零上地區可考慮露養,零下地區注意防寒。

特玉蓮和黛比雜交的品種。丘比特葉倒披針形到倒卵狀,略肥厚,披粉,前端具急尖,葉片兩端略向下彎曲,略扭曲。丘比特葉粉白色到粉紫色紅。不同狀態下,丘比特葉型差異較大,有些較薄到近扁平,有些則厚到近指狀。

秋冬季節多光照,丘比特會株型會更緊湊,葉型更肥厚,顏色更粉紫,如光照不足,葉片較扁薄,顏色變白綠。夏季丘比特應注意適當遮陰通風控水。

靜夜和特玉蓮的雜交品種,中小型品種,易養護,植株蓮座狀,易從基座底部分支群生,葉長匙形,肥厚、兩側下翻,葉上部向內彎曲,葉片形態特征跟其親本特玉蓮很像,但葉綠色到黃綠色,葉尖可紅,且葉面易出現暗紋。

愛爾蘭薄荷和特玉蓮的葉形和株形幾乎可以說是完全一樣,但顏色上有明顯的區分,特玉蓮是藍色基調的,出狀態一般是變白,愛爾蘭薄荷是綠色的,而且其葉尖可變紅。

花之司和特玉蓮的雜交品種,較多的繼承了特玉蓮的特征,葉片下翻。中小型品種,易養護,莖直立,少分支,易長成老樁,植株蓮座狀,葉長卵形,略薄,葉片兩側下翻,葉青綠色,出狀態葉緣有些泛黃,養護可參考特玉蓮。

雪晃星和特玉蓮的雜交品種,外形幾乎具備了特玉蓮的所有特征,除了葉尖。中小型品種,易養護,植株莖粗壯,直立,易從基部萌發側枝,單頭蓮座狀,葉長條形,兩側向下翻,呈包裹狀態,葉前端略向內彎曲,葉前端漸尖,葉尖明顯,葉披粉,灰綠到灰藍色。

親本是特玉蓮*沙維娜,中小型品種,植株蓮座狀,葉片倒卵形,葉略薄,葉兩側向下翻轉,葉尖急尖,向內彎曲,葉前端扭曲翻轉明顯。天鵝湖葉色粉綠到粉藍,出狀態,株型較包裹,整株泛紅。天鵝湖的養護方式可參考跟其很相似的大普貨的利比里亞。

以上只是隨意列舉了些魯氏石蓮花常見的變異、雜交品種,對于龐大的魯氏家族而言,這只是冰山一角。如果你喜歡,這么漂亮又好養護的品種,不妨慢慢收集。

來源:多肉大本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