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首先你要想明白為什么選擇開花店◆
相信對于這個問題,初入此行以及準備入行的人自有不同的答案,但是最普遍的原因應該是以下三點:1. 開花店是一個很文藝很美好的事情,2. 花束毛利潤極高,3. 入行門檻低,投入成本低,適合小成本運作
但是隨著花店的運營開展起來,絕大部分人卻發現,其實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,于是很快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。
◆其次為什么你的花店做不大◆
1. 鮮花消費的巨大波動性。
禮品花依然是鮮花消費的主體。
國內市場以及消費者習慣而言,鮮花并非日常性消費,這并不是由于消費水準還未達到,而是在中國人的觀念里,鮮花就只是一些特殊場合才應該出現的東西。這點一定要牢記。
日常用花就是一個意淫出來的市場。
從前年到現在,以互聯網思維在做的定期配送鮮花的項目,不管投資額度有多少,一個一個都已經倒下了,這也佐證了筆者的判斷,人群的意識是很難改變的,聰明的人應該懂得去順應市場。禮品花市場說好也好,畢竟客單價極高,毛利潤也高;壞處就在于,其波動性太大,情人節、七夕、圣誕節訂單量暴增。這點和婚慶行業極為相似。
為什么沒有巨型的婚慶公司?
做婚慶是一個比較浪費人力的業務,接單多就意味著要養著大量的職員。但是很不幸的是,中國人結婚很喜歡扎堆挑好日子。這樣的結果就是,訂單多的時候,婚慶公司依然不能招聘大量員工來應付訂單,因為這些人在沒有訂單的時候就是大量的成本浪費。所以花店,也有同樣的困境。
2. 目標用戶線下分散。
買花的顧客在人群中占比并不高。
實體花店由于地理環境的制約,覆蓋面是有限的。假設可以覆蓋十萬人,其中有百分之1的目標群體,每個目標客戶身上掙得100元,最終也不過區區十萬元的收益,再加上一些婚慶什么的雜單,扣除成本以后,能掙的錢一只手數的過來。這就是傳統實體花店的天花板,模式所決定的永不可破的屋頂。
3. 經濟大環境帶來的成本激增。
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以及國內人力成本的攀升,中國制造的出口已經幾乎為零,這就意味著很難從國外搶奪財富以提升國內消費。以目前的政策導向來看,每一位花店主都會隨著樓市的上升承受更多的運營成本,政府則在這個過程當中完成資本的收割。過去十幾年的經濟紅利到此為止,所有的產業都將面臨著殘酷的洗牌,對成本敏感的,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,就像鋼鐵煤炭行業,對成本不敏感的,將會留下來,享受下一波經濟的紅利。
4.鮮花損耗高。
鮮花本來就是屬于農副產品,又加上可能會有長途運輸,再加上野蠻的卸貨過程,鮮花就已經遭到了損耗。
◆實體店該怎么辦◆
1. 標品化自己的產品。
鮮花類的產品不要超過20種,不要追求過于復雜的花藝,關注整體的品質感。顧客不是花藝愛好者,重要的事情說三遍,顧客要的不是花藝,是具有品質感的花。再美的花藝也很難比得上本來已經很美麗的花朵本身。簡潔大氣的作品才是最佳,這樣不僅可以控制損耗,還可以在應急的時候讓其他人上手幫忙,也節約了人力成本。作品如何進行確定?建議花店主去高端酒店或者婚慶公司找到比較資深有品位的花藝師,付費請求其幫忙創作一個系列,自己學會就好,無需掌握太多高端的創作技巧,因為這東西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天賦。你是開花店要盈利的,不是自己學花藝玩的。時間成本也是重要的成本之一。
2.不要過度關注節日的訂單,把目光調整到平時,尋找訂單平穩化的方法。
平時的訂單多半來自于生日,會議等等。將自己標品化的產品拍好照片嘗試與蛋糕店、咖啡店、酒店進行合作,利潤分成的方式并不會帶來多少的成本,但是增加的渠道對于提升日常訂單是有顯著效果的,如果有渠道卻沒效果,請提升自己的產品,切記不要盲目增加產品,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品質提升。
3.定價策略上,不要傾向于價格戰。
禮品花賣的是情感,不是買菜,價格不是顧客所關注的主要因素。換句話來說,當差不多的花束別人賣400,你賣350,對于顧客來說影響并不大,遠不及兩個花束本身的質感和品相來的重要。這就意味著,如果你的產品品質感更好,你賣450一樣有人買單。所以,給經營者的一個建議是,與其打價格戰不如選擇提升自己的產品質感和品味。這樣的花店才會進入良性循環,最終完成蛻變。
4.嘗試進行線上的銷售。
切記不要刷朋友圈,格調很重要,次數不用太高,否則竹籃打水把自己的朋友都搭進去了。多多強化品牌符號。請不要把顧客當上帝。在營銷推廣的時候態度一定要注意不卑不亢。朋友圈發的內容多元化一些,不要一味的宣傳產品照。購買一套稍微專業的攝影裝備,提升圖片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