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芙蓉(Hibiscus mutabilis Linn.)又名芙蓉花、拒霜花、木蓮、地芙蓉、華木,原產中國。其喜溫暖、濕潤環境,不耐寒,忌干旱,耐水濕。對土壤要求不高,瘠薄土地亦可生長。

錦葵科木槿屬,落葉大灌木。原產我國黃河流域至華南一帶,以四川成都一帶栽培最廣,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史。

木芙蓉的適應性強,可栽種于庭園,叢植墻邊、路旁,也可盆栽觀賞,木芙蓉與水有緣。

花、葉均可入藥,有清熱解毒,消腫排膿,涼血止血之效。木芙蓉還是成都市市花

木芙蓉不僅賞心悅目,而且還具有實用價值,可食,可入藥。相傳宋代有道名菜,以新鮮的木芙蓉花煮嫩豆腐,紅白相映,如雪后紅霞,美曰“雪霽羹”。 

在中國5千年文化中,經常可以看到“芙蓉”,它代指美人、在古詩中常常可以見到它來表達對女性的贊美和欣賞。所以,它的花語是高潔之士、美人、漂亮、純潔

木芙蓉的花語之所以有貞操、純潔的寓意,是因為木芙蓉有一個美麗的傳說。五代后蜀皇帝孟昶,有妃子名“花蕊夫人”,她不但嫵媚嬌艷,還特愛花。有一年她去逛花市,在百花中她看到一叢叢一樹樹的芙蓉花如天上彩云滾滾而來,尤其喜歡。

孟昶為討愛妃歡心,還頒發詔令:在成都“城頭盡種芙蓉,秋間盛開,蔚若錦繡。帝語‘群臣曰自古以蜀為錦城,今日觀之,真錦城也。’”待到來年花開時節,成都就“四十里如錦繡”。

廣政十二年十月,孟昶的綠化城市工程大功告成,攜花蕊夫人一同登上城樓,相依相隈觀賞紅艷數十里,燦若朝霞的成都木芙蓉花。成都自此也就有了“芙蓉城”的美稱。后來,后蜀滅亡,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趙匡胤掠入后宮。

花蕊夫人常常思念孟昶,偷偷珍藏他的畫像,以述思念之情。趙匡胤知道后,逼迫她交出畫像。但花蕊夫人堅決不從,趙匡胤一怒之下將她殺死。后人敬仰花蕊夫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,而木芙蓉的花語同樣被賦予了貞操、純潔的寓意。

生長習性:

木芙蓉,喜陽,喜肥,耐濕,略耐陰,不耐寒,宜栽種在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里。落葉后移栽易活;出葉后,即使帶土移栽也不易活。木芙蓉管理上比較粗放,一般情況下,地栽植株靠雨水即可滿足生長之需,生長期施1-2次肥即可。各種肥都能施用,若適當施些磷肥,可使花色更加艷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