忘憂草,是百合科萱草屬中能開成肥嫩花蕾的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,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。民間又稱療愁花、黃草、萱草、鹿蔥、鹿劍、宜男、黃花菜、金針菜等。忘憂草是一種美容價值、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都很高的花卉食品。
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忘憂草可"安五臟、利心志、明目",其花和根均可入藥,能“祛溫利水,除濕通淋,止渴消煩,開胸開膈;令人心平氣和,無憂郁。”這也許就是古人叫它“忘憂”“療愁”的原因吧。由于忘憂草富含卵磷脂,是一種美容健膚價值、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的花卉品種。
忘憂草的花語是:忘卻一切不愉快的事、放下他(她),放下憂愁、隱藏起來的心情、愛的忘卻。可送給母親。
忘憂草的傳說
相傳,大澤鄉起義前的陳勝,家境十分貧困,因為家中無米下鍋,不得不出去討飯度日,加之營養缺乏,他患了全身浮腫癥,脹痛難忍。
有一天,陳勝討飯到一戶姓黃的母女家,黃婆婆是個軟心腸,她見陳勝的可憐模樣,讓他進屋,給他蒸了三大碗萱草花讓他吃。對當時的陳勝來說,能解決饑寒交迫的萱草花是那樣香甜可口,不亞于山珍海味。只見他狼吞虎吞,不一會三大碗萱草花全進肚子里去了。幾天后,全身浮腫便消退了。陳勝十分感謝黃家母女,并表示今后會報答的。
大澤鄉起義后,陳勝稱王之時,他沒有忘記黃家母女,為感謝黃家母女的恩情,便將她們請進宮里。每天擺酒設宴,那無數佳肴珍膳都引不起陳勝的食欲。突然,陳勝想起了當年萱草花的美味,便請黃婆婆再蒸一碗給他吃。黃婆婆又采了一些萱草花,親自蒸好送給陳勝。陳勝端起飯碗,只嘗一口,竟難以下咽,連說:“怎么回事,味道不如當年了,這可太奇怪了。”黃婆婆說“實際沒什么可奇怪的,這真是饑餓之時萱草香,吃慣酒肉萱草苦啊!”一席話,羞得陳勝跪倒在地連連下拜。黃婆婆連連說:“使不得,使不得”,忙把陳勝扶起來。
從此,陳勝將黃家母女留在宮中,專門種植萱草,并時常吃它。同時,又給萱草另外取了二個名字,一名為“忘憂草”,一名為“黃花菜”。因為黃婆婆的女兒名叫金針,而且萱草葉的外形像針一樣,所以人們又叫它“金針菜”。
消息一傳開,人們就紛紛用萱草根來治療浮腫病癥,后來被郎中發現,經過反復應用成為一味常用中藥。